暑期实践分享:探寻岳麓山红色资源及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

发布日期:2023-03-09

2022年7月16日至21日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量班同学傅钰(队长)、刘启洋、赵轩静、何梓妍、谢旸以及郑瑞兴组队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开展了以“寻红色遗迹,缅革命精神:探访岳麓山”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六位成员均来自湖南。


2022年正值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,也是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之年。值此总结过往、砥砺奋进之际,该团队将实践地点定于汇聚湘楚红色文化精华的岳麓山。在为期6天的实践活动中,同学们采用线上资料学习与线下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,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,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层内涵与联系。



图1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


7月16日,岳麓山探访之旅正式开始,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岳麓山清风峡内的爱晚亭。爱晚亭不仅历史氛围浓厚,风景秀丽,还浸润着独特的红色文化。其是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的场所。20世纪初期,青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,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求学,常与同学携游爱晚亭。在枫林之下,他们有着前路未知的迷惘,也有着不断思考探索后的坚定心情。爱晚亭是共产党革命火种的初燃之地,更是凝聚新时代磅礴伟力的奋进之地。




图2:爱晚亭上所刻的毛泽东手记



图3:团队成员于爱晚亭合影


爱晚亭前,热血青年们纵谈家国时局的场景已淡入历史,但记忆从未走远,红色精神依然历久弥新,激励后人。爱晚亭上所刻有的毛泽东手记《沁园春•长沙》,即使在今天,也依然激励时代青年勇敢向前,壮志凌云。


7月17日,同学们来到了第二个实践地点:蔡锷墓。蔡锷先生是护国军领袖、“中华民国”名将。“余素抱以身许国之心,此次尤为决心,万一为敌贼暗算,或战死疆场,决无所悔”是饱受喉疾折磨的蔡锷将军在率师出征路上所写的家书,其话语慷慨激扬,大义凛然。1916年,蔡锷因喉疾病逝于日本,次年归葬于岳麓山。



图4:蔡锷先生像




图5:蔡锷墓


蔡锷先生在他人心中评价也极高。以身许国,再造共和。淡泊明志、夙夜在公,毛泽东称他为“邦之模范”,朱德称“他是我黑暗时期的指路明灯”。将军戎马一生的传奇故事和无私无畏救国救民的革命精神,让我们心生敬仰。


在蔡锷墓庐上,门悬着孙中山先生的挽联:“平生慷慨班都护,万里间关马伏波。”蔡锷作为以身许国的革命烈士,后人在敬仰他的同时,更要传承他爱国报国、追求民主进步、敢于担当、勇于奉献的精神,继承他“淡泊明志,夙夜在公”、勤政廉洁的优良作风,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如今的新时代。



图6:团队成员于蔡锷墓合影


从岳麓寺沿着石阶而上,我们便看到了一块高耸的墓碑,这正是此行的第三个目的地:黄兴墓。“无公则无民国,有史则有斯人”。黄兴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与领袖、中华民国开国元勋、近代民主革命家。他的一生与整个辛亥革命相始终,以策动和领导武装起义著称于世。




图7:黄兴先生像




图8:黄兴墓


黄兴曾说过:“名不必自我成,功不必自我立,其次亦功成而不居。”正是这种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革命家精神,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献身革命。今天在黄兴墓前,团队的同学们更是能从中领悟到那一段峥嵘岁月,感受到黄兴先生“笃实”、“无我”的精神气概。




图9:团队成员于黄兴墓合影


7月19日,团队小组成员参观了最后一个实践地点:五轮塔,又称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。五轮塔建于1927年,是以佛教最高塔式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。一座岳麓山,可以说是蕴含了半部中国近代史,不少英烈战士都埋葬于此。所谓“青山有幸埋忠骨”,而岳麓山上的五轮塔则是对烈士们最直接的缅怀和纪念,为岳麓山增添了肃穆庄严的气息。




图10:五轮塔(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)


站在塔前,同学们更能深深领悟到北伐将士们的精神,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,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。缅怀北伐英烈,弘扬铁军精神,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碧血丹心为人民的浩然正气,体会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、洒热血的英雄气概,更让我们深切体验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。




图11:团队成员于五轮塔合影


在此次社会实践中,团队成员探访岳麓山、寻访革命遗迹、挖掘深藏其中的事迹,通过此行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红色文化,也帮助我们讲好红色故事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更应传承红色精神,扛起时代大旗,勇于担当大任,不辱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终身奋斗。


通过本次社会实践,我们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增进爱国主义感情,培固民族精神,筑牢理想信念,涵养核心价值。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,主动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。


撰稿人:谢旸


审稿人:施一宁